「為何別人都可以,你卻辦不到!」
台灣青少年自殺率連年上升。當年老師總說考上好高中、好大學之後,就有美好未來,後來發現這只是引誘騾子前進的胡蘿蔔。在狂熱的分數競爭中,我們強迫自己將目光限縮在如何拿到高分、在履歷中塞入志工證明、才藝獎狀,來求得進入頂尖學校的機會。
出社會後同事間的KPI競賽、升遷時的明爭暗鬥,甚至比誰先生孩子、誰先抱孫子......似乎活在群體社會中,我們無法停止一輩子與他人比較,分出高低。
其實,會感到自卑是人的天性。
自卑其實能成為改善自身與環境的動力。我們最需要關注的不是自卑情緒本身,而是該想:「我要如何去處理讓我自卑的源頭?」如果感覺成績不好,就向老師同學請教讀書方法,規劃學習進度與定下合理的目標;KPI不理想,就多參加講座或是訓練班、多向主管討教,思考如何讓自己更好。
倘若反覆思考「壓力讓我心情鬱卒」並不會讓自卑感消失,直面困難才能獲得改變的契機。「若在過程中,能努力無愧於心,身上的傷疤都會在將來,成為最耀眼的勳章。」就算成果不盡如人意,也值得為努力過的自己感到驕傲。
靜下心,讓自卑感成為前進的指南吧!在完成每天的工作的同時,也要記得好好休息呦。為了明天的動力,先晚安吧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