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官網小編

疫情後對時間感到模糊

第三級防疫開始實施後,你有遇到這些情況嗎?
1. WFH(在家工作)分不清上下班時間
2. 停班停課不知道自己在家要做什麼
3. 好像沒做什麼事一天就過了

有的話,可以留言給我們,或分享你遇到的不同狀況喔~


這個五月發生了很多事情。從疫情的爆發,到三級警戒的實施,再短短的幾天之內,不光是外部環境,就連工作、學業、生活作息,都產生巨大變化。


比之前更頻繁的疫情消息,走出門的恐懼,長時間面對家人的相處……這些瞬息萬變的狀況,是不是也讓你開始感受到些許壓力呢?


今天我們就先從「時間的模糊」來聊聊。


很多人可能發現,自從開始WFH後,時間的流逝似乎特別的迅速,似乎還沒做什麼事,一天就過去了。而我們到底怎麼認知時間的呢?


研究顯示,時間的流逝感跟大腦的記憶有關,相同時間內「發生的事件」越多,我們感知到的時間就越漫長,反之亦然。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特別的事發生,可能會產生虛度一天的錯覺。


除了時間之外,環境缺乏改變,也可能是影響我們感知的原因之一。


環境占了影響身心健康很重要的位置。當五官感受環境改變,會回傳資訊刺激大腦神經,這是維持大腦皮質健康的重要來源。


1950年代的科學家,曾做過名為「感官剝奪」的實驗。他們分別阻礙受試者的視覺、聽覺及觸覺,最終發現實驗者們,開始產生恐懼不安、精神渙散,甚至出現幻覺的症狀。


同樣有一說法,北歐國家冬季因長期缺乏陽光,讓知覺功能的刺激減少,影響特定激素的分泌,導致憂鬱及自殺的盛行率增加。


然而不能走出家門的我們,又該怎麼辦呢?先試著觀察自己的情緒吧!足不出戶的狀態,是否有讓你產生「焦慮」的情緒呢?


如果發現自己廢寢忘食,一直滑IG、玩遊戲、看VTuber之類,請不用擔心,你只是在做平常的自己(?)。但若意識到有心神不寧、睡眠障礙、食慾不振,或是查疫情的各種消息到無法自制,就可能需要做些改變囉。


首先,關掉新聞。關注疫情消息雖重要,但自己的情緒更需要維持在良好的狀態。過度接受訊息,對現況不僅沒有幫助,也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。


再來,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,當環境缺乏改變,很容易將休息及工作混淆在一起。寫個時間表,告訴自己每個時段該做什麼事。空間足夠的話,也可以嘗試把工作跟休息的地方做出區分。


最後,嘗試點不一樣的東西吧。做料理、學手工藝,打魔物獵人都好,投入精力與時間努力生活,就能創造記憶的刺激。趁著這段不一樣的時光,做些特別的事物吧!
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