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官網小編

代際創傷

「我被教育該愛父母,但每次面對他們時,我最先感受到的,卻只有無助、害怕,與被傷害的恐慌……」

40、50年代的父母大多學歷不高,甚至國中就被要求打工、上班來填補家計。從小看著知識份子高高在上,讓這一輩台灣人有了「讀書能改變生活」的信念。但這份想法更多的,是一種階級上相對剝奪感,因困苦環境而產生的心靈創傷。


被創傷所驅使的父母將期待壓在孩子身上,窒息式的補習課表,每天耳提面命著「考名校才有未來」,被剝奪自由與選擇權的孩子一方面急於逃離父母的掌控,又在朝夕相處中對親情難以放下。與父母修復關係的期待與被傷害的恐懼同時侵擾著內心,孩子們開始發現,自己身上也繼承了上一代的價值觀與創傷......


這種家庭中的創傷經歷,心理學家將他稱為「代際創傷」。代際創傷的形成包含第一代的父母與第二代的小孩,有時甚至會傳遞到第三代身上。經歷過創傷的父母被自己的過去經驗所糾纏,失去了認識下一代的能力,拚命的預防他們重蹈自己的覆轍,為此常忽視孩童的需求,只想著如何創造出一個「自己期待的完美人生」。


被受過創傷的父母所教養的下一代,常對父母的創傷經歷有異常強烈的認同感,一方面期待自己能扮演好修復父母的角色,另一方面,也期待自己能成為過去事件的復仇者。但懷有認同與使命感並不能讓自己過得開心,沒來由的責任只會無差別的摧毀所有幸福的可能。


如果你感覺自己正為代際創傷所苦,那可以試試這些方法:


1. 如果有足夠的經濟基礎,試著離開原生家庭吧。讓自己和父母劃清界線,建立新的生活圈,這是最直接有效的第一步。


2. 在穩定自己的情緒後,嘗試與父母溝通、聆聽對方。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父母很難,但能將創傷經驗好好的分享,將大幅減輕他對父母本身所造成的傷害。但也要記得,父母才該對他們自己的情緒負責,你幫助他們期待的是能給予自己寬慰,而不是替他們收拾所有情緒。


3. 若力所能及,可以嘗試代入父母的角色,體會他們的過去。試著從書本學習過去社會環境如何,父母所生活的時代如何又是對待他們,而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又經歷過哪些困難,透過理解來給予創傷經驗更豐富的解釋,或許在其中就能找到你願意接受的回應,從而幫助自己釋懷。



嘿,正因為雙方都是受害者,脆弱的情緒互相撞擊後往往只剩破碎的互動,誰也無法得到慰藉。只有透過理解與自我修復,讓自己的內心先堅強起來後,代際創傷才有機會中止。在成長的路上難免疲憊,在整裝好面對未知的困難之前,先晚安吧!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