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時常需要他人的陪伴,才能獲得安全感嗎?還是在一次次的互動中,對於自己期待的關懷,感到越來越迷茫?
心理學家Ainsworth以一歲嬰兒為對象設計出了陌生情境試驗,透過觀察嬰兒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情形,來分析嬰兒的依附模式。試驗中將依序出現幾個關鍵情境:主要照顧者與嬰兒共處在一個陌生環境;父母離開、嬰兒獨處;陌生人出現,待在嬰兒身邊;陌生人離開,主要照顧者出現。 根據試驗結果,他發現依附模式可分為幾種:
1.安全型依附,在照顧者身邊能夠感到安心,願意主動探索環境,照顧者離開時會感到焦慮,但也能很快恢復,並對照顧者的再次出現表達開心。
2.焦慮型依附,照顧者在身邊時表現出強烈的不安,離開後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情緒,再次出現時則出現強烈的抗拒、生氣等情緒,彷彿有強烈的依附需求,又害怕對方離開而無法表達。
3.迴避型依附,對照顧者是否在身邊顯得漠不關心,離開時不會表現出不滿,再次出現時也沒有特別開心。
4.混亂型依附,對於父母表現出既想接近又抗拒的矛盾反應,可能在照顧者離開時表現出難過、抗拒情緒,但在再次回歸時卻又拒絕接近。
研究人員也發現,安全型依附的嬰兒在長大後也能擁有比較幸福的親暱關係,同時更能信任他人,可見這項試驗,即使在成年人身上也有一定的關聯。
如果你發覺自己不是安全依附型,也請不要氣餒。認識自己就是改變的第一部,透過認知上的調節、學習增加自信的技巧等,我們也可以得到期待的安全感,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關係!以前的文章中,也有聊過如何建立自信,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歐! 不管是哪種依附類型的人,都有追逐快樂的權力,試著在每天睡前回想一下今天做過得努力,給自己進步的感覺,然後安心的入睡吧!
留言